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心灵沟通—父母读书会活动在金城中小学开展

更新时间:2018-5-4 10:05:41

  以书相约,是成长的邀请;以书相伴,是心灵的洗礼;以书相悦,是精神的慰藉。

  4月20日,由甘肃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彭霞发起、组织,兰州市通渭路小学“乐朗乐读读书会”联合举办的《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二期的读书会活动,在甘肃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彭霞的引导、张伟莉老师的主持以及通渭路小学吕校长的支持下如期举行。很多家长表示了对读书会的期待及对甘肃省心理学会、通渭路小学提供平台的感激,希望借此机会能阅读《非暴力沟通》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课外实践小组和学校家委会中选拨出的种子家长。

  本次读书会的阅读主题是:尊重和合作的基础。

1.jpg

  活动开始,张伟莉老师带领家长们分享了近期的读书心得及与孩子在相处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孩子是父母教育方式优劣的检验官,父母有意无意的行为举止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虽然身为父母一直都在探讨并从书中学着尊重和合作,但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却又有很多的困扰和阻碍,与书中所述内容脱节。家长们希望通过此次阅读“尊重与合作”的主题内容学到如何举一反三的运用书中所讲。

2.jpg

  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首先,在张伟莉老师的组织下,家长们通过一段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刻的体会、探讨和分享了自己对于《非暴力合作》中关于合作和尊重的内容以及觉察。

  合作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双向互动,是意味着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与他们相关的规则、秩序,一起为解决问题而寻找答案。孩子更愿意在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游戏规则里翱翔。家长们认识到了,父母不应该站在为孩子好的立场上思考,而应该是站在孩子自己认为是对自己好的立场,在此基础之上,为孩子给予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其成长。

3.jpg

  接下来,张老师组织家长们分组讨论了两个议题。第一个议题是“您最想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家长们展开了讨论,重点聚焦于希望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讨论过后,每个年级的家长代表都分享了他们的讨论结果,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得到孩子的理解、尊重;希望孩子是阳光、健康、智慧的;和孩子能成为交心的朋友。

4.jpg

  第二个议题 “怎样理解尊重和合作?”,张老师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对“控制型”和“赋权型”两种育儿方式的典型话语表达进行了角色体验,并分享了各自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家长们对尊重和合作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反思。

  基于权力控制的育儿方式,是家长单边的替孩子做决定,并强迫孩子服从,也很少会征询关于解决孩子自己问题的意见和想法;赋权型的育儿方式意味着家长和孩子通力合作,共同商讨所有的行动和决定,家长会主动倾听孩子的感受、需要和愿望,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家长们从中认识到该培养合作精神的是父母自己。试着换位思考,给孩子更多的拥抱和爱;锻炼自己用尊重的态度可持续的去培养、发展合作精神。看到此篇文章的家长们,您更愿意做哪种父母呢?

5.jpg



  家长们还分享了各自写的“寻优之旅”,他们表示通过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和优点,发现了以往在孩子身上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孩子在知道父母记录的全是自己的优点后,更加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孩子不仅仅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更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掌握与孩子的交流时机,尊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此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各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6.jpg

  临近活动结束,张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小结陈述,并希望家长坚持写每天的“寻优之旅”,以对孩子有更多的接纳和支持。此外,还留了一个思考问题,对于书中所提到的“自我尊重,家长也有需要”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分享和探讨。

  吕校长最后对此次活动做了总结讲话,她转达了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并希望通过家校之间的配合,以及在种子家长的影响下,以点带面,推广和带动全校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协作,以非暴力的沟通形式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7.jpg

  合作,它根植在我们的基因里,是人类的自然反应。从“棍棒式教育”到“赋权型教育”的观念转变,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秉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和期待下,不断的探索、实践得出来的,以期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法教育下一代。

  生命很美,美在可以期待。期待很美,美在不知结果。在孩子的心中播撒一颗爱的种子,静待他们发芽、茁壮成长。

  每个周五的读书会变成了一种期待,期待能有新的思考和感悟!

8.jpg

返回列表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350号

您的网站没有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