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疫”

更新时间:2020-4-30 17:17:39

自2020年01月中旬抗“疫”战打响以来,铺天盖地的各类消息接踵而至,有来自央视和人民日报的官方报导,也有来自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机构的简讯和评述,还有来自网络自媒体和个人账号的爆料,各路信息密集呈现,通过各种渠道被输送至接收者的眼前,炸眼的标题和吸睛的陈述让众多受众争相转载传播,这些消息有多半来源模糊、真假难辨,却流传甚广,尽管随后有部分相应的官方避谣,其传播广度远比谣言的辐射范围小的多,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形象的说明了这种现象,即“造谣一张嘴,避谣跑断腿”。比如1月26日网传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在21时30分播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节目,由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而此后白岩松本人回应26日并无《新闻1+1》栏目;3月4日晚间网传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综合楼13楼隔离病区无人值守,随后院方回应该视频纯属不实言论,警方介入立案调查;网传黄连上清片可预防新冠肺炎,造成此药一度脱销,后官方回应此为谣言。谣言的危害颇多,其降低了政府公信力,抹杀了前线医护人员辛勤的劳动和付出,也造成民众的躁动和恐慌。


image.png


谣言是指相互传播的关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某种不确切的消息。谣言传播一般是口头的、非形式化的和非官方的。谣言的传播经过以下过程:一是磨尖,即传播者对于传给他的信息断章取义;二是削平,即把所得信息重新安排,使故事性加强,易于转述; 三是同化,即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传给他的信息创制润色,使之更加符合传播者的人格特点。在正常信息渠道受到阻碍、社会处于动乱不安与危机状态的情况下,易于产生谣言;对于人们普遍关心和盼望的事情或人们感到不平和憎恶的事情也易于产生谣言。谣言能够在一定渠道上补偿正当信息渠道的不灵,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谣言产生的原因如下:

第一,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是谣言产生的温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速度极快的大面积感染、武汉封城的举措以及网络上到处流窜的求助信息使民众在思想和心理上难免产生恐慌和迷惘,进而衍生出怀疑、猜忌、不满和攻击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往往是谣言产生的心理动因。

第二,知识的缺乏为谣言的产生提供可乘之机。人们对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件的信息掌握的越少他们就会在情感上越激动,这种信息奇缺现象旷日持久引起信息荒,会使人们吞食各种谎言。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的病毒,人们对其发病机制、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尚不清楚,对于此病毒的预防方式也处于探索初期,新生事物带来的不安全感使民众急需了解相关知识,促使谣言大范围流窜,人们掌握信息以减少这种不安全感。

第三,信息管理滞后使得谣言大范围传播。这次的疫情关乎着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获取确切的信息对每家每户来说都很重要,而湖北政府在疫情初期对于疫情进展的一些信息未能及时、公开和透明的公示,使人们产生猜忌和不信任感,且在应对谣言时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未能有效阻止谣言的扩散。


image.png


第四,一些政府部门公信力下降,人民的信任感降低。红十字会等政府部门多年来被曝出各种腐败事件和丑闻,且此次正值武汉一线物资紧缺的关头,他们对各地民众热心参与捐赠的物资没能及时做好清单并按需合理分配给医院和民众,而且近些年“专家”的公信力也一再降低,这就使人们对于官方和一些专家披露的信息持怀疑态度,真假难辨,谣言进一步散播开来。

第五,某些网络推手和个人制造谣言,强化了谣言的扩散。在微博、抖音、和快手等受众多而广的平台上存在某些背后的网络推手、一些影响力巨大的意见领袖和对个人言行不负责任的网民,他们有时陈述的不实言论和所谓爆料的“真相”使许多网民信假为真,发表大量不理性言论,致使大家离事实越来越远。谣言一旦形成群体效应,即使有人提出质疑,也立马被群体否决。

第六,网络的匿名性使个体责任感降低和自我意识下降,加速谣言的传播。我国网络平台一直实行匿名制,这使得个体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和言论负责,削弱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规范所带来的控制感,而且一旦群体的言论因最终被证明与事实不符而遭到谴责,这种谴责也会分散到每个人头上,个体不必承担此不良后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image.png


疫情期间,谣言的传播具有极强的轰动效应,尽管官方媒体已采取多种方式避免谣言的扩散,谣言仍然源源不断的出现,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情感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保障民生需求,维护群众利益。

第二,拓宽科学知识和官方信息普及渠道。贴近大众,在大众聚集的平台,并以大众流行的方式与其沟通及发布相关信息,促进科学信息的大众接受度和传播度,普及关于疫情的科学知识。

第三,重建政府公信力,促进信息及时有效、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勿回避或隐瞒,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公开给予回应,阻断谣言传播的源头。

第四,主动掌握信息话语权。与网络平台上粉丝众多的意见领袖做好沟通,并适当给予引导,培养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见领袖,以掌握舆论的发展趋势,预防谣言大范围肆虐。

第五,提高大众对谣言的免疫力。对于民众争论的焦点事件从传播源、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使其从多个角度看待和辩论,个体从而对网络上的言论持怀疑态度,适时给予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达到提高公众对谣言的免疫力的目的。

第六,对于影响恶劣的谣言传播个体给予法律惩处。对于转发数量大、流传广的不实言论应追根溯源,找到其发布的源头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公示,使公众提高对自己言行的警醒。


image.png


总之,在面临举国上下共同抗议的关键期,我们都应该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于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多一分质疑,切勿让谣言抹杀了政府的惠民措施和抗争在一线人员的辛勤付出,切勿让谣言涣散人心!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张仙雅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

导师:周爱保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认知、人格与自我、文化与自我、语言认知、学习心理

 


返回列表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350号

您的网站没有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