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大众如何对社会性事件进行判断——心理学视野中的归因机制

更新时间:2020-2-1 12:58:08

大众如何对社会性事件进行判断

    ——心理学视野中的归因机制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nwnu心灵


2020年1月26日,兰州市公安局接到多起群众咨询“兰州是否封城”的信息,同时监测到部分微信群中散播“兰州封城”的相关谣言。经查系兰州网民李某编造了此类虚假信息。虽然造谣者已经供认不讳并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这种恐慌性流言还是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在防范疫情的当下加重了大众的心理阴影。

1.jpg

人们为何会相信虚假信息,如何对突发性事件的原因进行判断,这是社会心理学家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主题——归因,即当发生某件事情时,人们首先会自发地探究原因,然后才决定接下来如何去做,无论所推测的原因是否正确,都会影响到人们以后的行为。

归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尤其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时,而且这种事情是负性的,同时对于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不太肯定的时候,归因就会发生,而且归因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也更为重要。但是由于归因是人们的自发性判断,所以并不一定是科学的和客观的。心理学家维纳曾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从三个角度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归纳:

第一,事情的发生是个体内部原因造成的(如能力、努力、情绪、态度、人格等),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如环境因素、社会氛围、人际关系等)?

第二,事情的发生的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例如身体素质是稳定的,但是情绪状况是不稳定的;社会制度是稳定的,但是运气是不稳定的。

第三,事情的发生是否可以控制?例如个人的努力是可以控制的,而人生的际遇是无法控制的。心理学家发现不同的归因角度对人们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人们认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可以控制的,就会充满信心,反之则产生无望感;如果认为事情的发生与自身有关,就会有责任感,反之则听之任之;如果认为事情的发生趋势是稳定的,就会有更细致的计划和安排,反之则患得患失、消极被动。

归因理论已经得到了心理学家的验证,它长远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当前我国防范疫情的情况下,心理学中归因理论的应用也可以更好地抚慰大众心理,一方面它能够告诉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如何发布信息,另一方面它也能够用以引导大众如何获取信息。如前所述,大众要对此次疫情的防范有信心,就要将其归结为可以控制的事件,因此就需要知道我国目前采用了哪些措施可以控制疫情的蔓延;如果要提倡全民配合,就需要告诉大家自身可以做些什么;如果要有明确的计划部署,就需要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只有信息的发布符合积极归因的规律,大众才有可能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和积极的行为方法,进而能够避免盲目的相信谣言,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

2.jpg

 当然,归因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人相信命运由自我掌控,有人则相信缘分使然、造化弄人。但是诸多研究表明,越积极的归因越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幸福感水平越高、活动能力越强、生活态度更端正、人际关系更顺利。积极归因也和更多的积极事件有关联,例如美满的婚姻、健康的身体和成功的事业。心理学家编制了很多归因量表,测试人们的归因倾向,对于那些归因存在问题的人们,心理健康工作者也研究出了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帮助他们改善归因方式,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因此,通过反省自己面对疫情的反应,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归因风格,从而更好地从自身做起,发挥个体的积极作用,成就社会的大工程。



作者简介

640 (3).jpg

     赵国军,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埃大学德华兹威尔分校进修特殊教育,现任心理学院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辅导中心主任。




返回列表

Copyright@2011-2024 甘肃省心理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1547号-1

地址: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特教楼601室 电话:0931-7971306 本站由甘肃百纳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1350号

您的网站没有授权